AI带火人形机器人,近10家车企率先涌入千亿新赛道

今日热点· 2024-12-23 16:50:32

与小米跨界造车一样,车企正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中的一股跨界新势力。

2021年,特斯拉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并于1年后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Optimus(擎天柱)。2023年12月,改进后的Optimus第二代对外亮相,据悉其可以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提升传感能力,实现灵活行走、下蹲起立、抓取物品等动作。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承诺,公司将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届时将有数以千计的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

马斯克在今年10月举办的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大胆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越1:1,甚至达到惊人的2:1;预计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亿-200亿台,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市场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

将目光转向国内,借由智能驾驶触及AI技术的车企同样拓展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场景。近两年,小鹏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相继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战略投资等方式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多家券商分析指出,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

图源:图虫创意

多车企抢滩人形机器人蓝海

月内,一则比亚迪的校招信息引发行业关注。

12月13日,比亚迪为其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发布一则招聘启事公告,招聘范围覆盖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仿真工程师、高级机器人工程师等十个岗位。公告显示,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将展开各类机器人本体及系统的定制开发,推进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加速落地应用;目前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具身智能是指将AI深度融入物理实体,使其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并与环境进行动态交互。无人机、机械臂、智能汽车都是具身智能的应用形态,而人形机器人则是其最具社会适配性的载体。

近年来,各大车企以场景化和人性化作为人车交互核心突破点,在智能化车型批量交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打下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十余家车企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数字思维智能科技公司研究员左延鹊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得益于前期积累的技术制造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资本实力,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优势明显。

今年初,东风汽车发布汽车具身智能体架构,并加速推进相关技术研究。4月北京车展期间,奇瑞汽车发布了其与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据悉,Mornine嵌入了具备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集成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对汽车领域的专业问题给予回答。

也有多家车企将钱“撒”向它们眼中的风口。早在2023年8月,比亚迪就投资入股了仅成立半年的科技独角兽智元机器人。时至今年4月,上汽集团旗下公司上汽创投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A3轮战略融资;今年7月,北汽产业投资也入股了智元机器人。

自去年宣布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AI汽车企业以来,小鹏汽车就在AI领域投入更多精力。今年11月,小鹏汽车公布了其新研发的AI机器人XPENG Iron的实机演示视频。据悉,XPENG Iron遵循1:1类真人比例,“大脑”采用小鹏汽车智驾同源的图灵芯片,具备自然行走、感知、交互能力,各项性能均优于该公司去年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PX5。

左延鹊认为,在技术端,部分车企已经在自动驾驶、视觉算法、芯片设计、电机控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有效迁移至人形机器人开发中;在生产端,制造汽车和制造机器人有大量供应量重叠,可帮助企业快速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加快上市步伐;在市场端,车企已形成广泛的覆盖率和强大的品牌形象,可通过品牌优势快速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关注;在资本端,车企充裕的资金实力可以支持其中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

“鲶鱼”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量产潮

人形机器人的问世将科幻电影中场景变为现实,给予人们无限想象。车企也为人形机器人搭建了更多应用场景,继而加速其大规模落地。

目前已有车企率先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制造环节。

今年5月,特斯拉发布了Optimus的最新进展。相关视频显示,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参与电池电芯分拣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其依靠神经网络驱动上半身,同时利用腿部保持平衡。11月,科技企业优必选自研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投放比亚迪长沙工厂,与无人车、工业移动机器人等协同作业,实现了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全自动流程,打通了物流最后10米。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除被应用于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常规环节外,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还有更多应用场景。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人形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动作和姿态去完成一些工业机器人难以替代的工作,如贴车标、安装内饰等。它们在汽车生产线上承担着装配、检测、物流等多样化的任务。

同时,人形机器人在总装车间和其他精细化操作领域应用潜力更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它们有望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形机器人还可以执行一些危险、重复烦琐的任务,如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从而保护工人的安全。

应用场景的拓展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落地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即将到来的2025年被多家分析机构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国信证券月内发布的一份研报分析称,特斯拉机器人产品的迅速迭代,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人形机器人玩家的活力。基于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这一前提,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和政策催化等利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有望持续推进。

从行业层面看,今年3月,英伟达在GTC2024大会上推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旨在进一步推动其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方面的突破;同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Figure、1X、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已经先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文章链接: http://huangxinwei.com/aizixun/6404.html Chat AI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线使用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炎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