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一位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计划创作一部关于元宇宙和人形机器人的科幻小说,他转向人工智能寻求灵感。最终,人工智能创作了他整本书,而这本书后来获得了国家科幻奖项。
这本约有6,000字的中文小说名为《记忆之地》,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沈扬教授创作,山东省的《济南时报》报道称,它成为了江苏青年科普科幻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之一。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沈扬教授仅用66个提示,仅仅在三小时内,就从一个包含43,000个字符的草稿中创作出了这个科幻故事。这个独特的情节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前三句话设定了背景:
“在元宇宙的边缘,有一个被称为‘记忆之地’的禁忌领域,禁止人类进入。这个领域充斥着由失忆的人形机器人和失去记忆的人工智能创造的坚实幻境。
“任何入侵者,不论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都将失去记忆,永远困在这个禁忌之地。”
故事的主题是一位名叫李晓的元宇宙探险家,她曾经在现实世界中担任神经工程师。
在一次实验意外中失去了与家人的所有记忆后,她对“记忆之地”的传说产生了兴趣,希望能在元宇宙中找回失去的记忆。
这部小说被提交到江苏科普作家协会举办的比赛中。在十月的颁奖典礼上,它获得了第二名,与其他17个故事并列,这意味着它赢得了六位评审中的三位评审的支持票。
据报道,评审中只有一个人被告知沈扬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人工智能。然而,另一位评审,他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内容创作,认出了沈扬的作品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这位评审表示,他没有为这份提交投票,因为它不符合标准,并且“缺乏情感”。
“在我们使用了数十个提示后,人工智能生成了所有内容 - 包括笔名、标题、文字以及相关图片。我要求它以卡夫卡式的文学风格来写作。"沈扬被引述说,这指的是波西米亚小说家弗朗茨·卡夫卡的独特写作风格,其特点是以客观的语调描绘可怕的情境。
他表示:“这是文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写作获得文学奖项。”他还补充说,将详细公开小说的创作过程,以供任何有兴趣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创作优秀小说的人参考。
根据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傅汝矗表示,识别出沈扬的作品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并不容易。
据报道,傅女士表示:“科幻作家通常更注重创意和场景描述,而不是语言。”
她继续说:“我认为这部小说写得很出色,逻辑上也很一致。”
她还提到人工智能可能对悬疑小说和科幻小说作家构成威胁,并警告说,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对文学语言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她说:“这部小说中的语感非常弱。我认为未来这种语感可能会变得更加稀缺。”
她总结道:“随着人工智能写作的增加,这种语感将变得越来越稀缺和难以捉摸。”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炎黄立场。